向偶遇揮一揮手

記者關震海
Dec 10, 2021

--

現在跟對方交流, 是一個聲音留言、一個短訊,或只是一個電郵,現在最常見是視像Meeting吧。疫情在改變全世界相遇的方式,我在想,告別一個「空間」,我會失去了怎麼樣的相遇?

我們在告別很多偶遇的機會。

在旺角開一個「空間」,記者感費解,你Target 啲咩客?記者又可以Target 啲咩客?經過十多年傳媒洗禮,度過好多仆街嘅橋,呃過好多讀者Click入去追看文章。我有點累,偶然想純粹一些,讓記者辦一些活動,在這裡發生更多的偶遇。

在這個空間,在旺角,確實有過的很多偶遇。

去年三月,疫情突然殺到,打消了言志區原訂計劃。為了交租,曾經租給黃罩做取貨點,替黃罩廠看舖的同事閱讀我們一張《旺角有大誌》(是佔旺五周年的專題),他說「當年佔旺第一輛停在亞皆老街的貨車是我呀」,我反過來問我為何不訪問他,我說「在這一天之前,我好似不認識你,大哥」。

一天,言志區走來一個個書卷味文青,他告訴我在日本居住多年,最後決定回流香港工作,剛好與2019 碰個正。我猜與另一半在未來規劃有分歧吧,聊下去便是數小時。最後我介紹一本《関東大屠殺》史書給他看,他大為驚訝,百年前的屠殺歷史竟可以長埋在日本。我說,是呀,日本戰前軍人就是靠這場大屠殺奪權,一班學者在70年代著成此書,一直再版傳承這歷史。為了針對軍方散佈「假新聞」的策略,書中編排十分特別,是以當時當刻地區的「訊息」追蹤、配合見證者口述歷史編寫。學者們拆解軍人、警察如何用「假消息」(朝鮮人趁関東地震搶掠及強姦婦女) 煽動日本人對朝鮮人的仇恨,讓後世人引以為戒,半個世紀前「假新聞」已是我們的大敵。 談到最後,我告訴他《関東大屠殺》已成為絕版書。書是會絕版的,書的可貴就是去到哪個時空,都是歷史的憑藉,凡文字必留痕,小說、散文如是。就是這樣,我希望記者多閱讀書, 多推介書,跟讀者一起成長。

我們在這裡一起看過《超級大國民》,社會霧散之後,歷史的見證者還記得多少?常言這是一場記憶之戰,不是我們記起了多少就是贏,是我們不能忘記有多少事。歷史成就了今日的我們,抹走多少,就是失去多少。

在旺角的言志區,是人生中愉快的新聞生活。在旺角拐個彎,你會聽到很多人民的聲音。朝桁晚拆的女人街,早上搭棚的工人喜歡聽電台消磨時間,在街角安裝了用大喇叭播放電台的聲音。當街上的人沸沸攘攘討論新聞時事,街角正在播放着電台主持人訪問當事人的看看法。旺角的聲音是會令人精神為之一振,香港人的聲音曾經是如此的響亮。

難忘的還有廿多年不見的中學同學走上來我公司,集體團購我第一本出版的書。我從來不會向中學同學講我的工作,畢竟少年相識的,已過了多少個秋天,不知對方的想法。大家的支持,是衷心感動的。

在獨立記者的箱子裡,曾經有一位少年放了$500大紙一張。我想跟那位少年說,總有一天我可以走到你面前,告訴你漏咗張五百蚊紙喺我度。

註:旺角言志區暫定1月23日結束營業,誌繼續報道、出版

【誌Mall 】☞https://hkfeaturemall.com

--

--

記者關震海

《誌》創辧人、《旺角有大誌》主編。前明周文化數碼內容執行編輯、《蘋果日報》記者。亂世中寫作,寫寫日本、電影、時評和採訪後感。三十有六,有一種大叔的自覺。